上一页|1|
/1页

主题:小贴士:高楼遇险如何逃生

发表于2015-08-19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

据了解,在爆炸点直径3公里内分布住宅小区有十五个以上,小区建筑多为高层板楼,居住密度极大,在爆炸点周围1000米内,有超过5600户住户。爆炸事故发生后,我们不禁反思: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一旦发生危险情况,人员如何逃生。

高楼逃生的原则是,险情发生后,要冷静地观察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灾情发展的可能,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和方法,争分夺秒地逃离现场,千万不要迟疑或又返回抢拿财物,以免贻误逃生时机。 高层建筑发生险情,存在着难进入、难扑救、难寻找、难救援等困难,这就需要提高高层建筑内人们的消防意识,立足于自防自救。

据此,搜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常见逃生途径:

途径之一: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内部的附属设施进行疏散逃生。 国家消防建筑规范要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需设置避难层,一旦发生险情,人们可以尽快进入避难层,等待疏散和救援。人们可以通过室内步行楼梯或消防电梯逃生,但不能乘坐普通电梯。消防电梯拥有独立电源,一旦着火断电,消防电梯就会自动启动另一电源和电梯内用于逃生的设施,维持24小时不断电。通常,高层建筑至少应设有两道以上的楼内逃生楼梯,遇有险情普通电梯不能使用时,人们可利用内楼梯进行疏散逃生,一道被堵就从另一道逃生。逃生时要尽可能关闭楼梯间的防火门,防止烟火侵入。

途径之二:努力自救或等待救援。 工作或生活在高层建筑内的人们,遇险情不要轻易跳楼。如果被烟火困在较低楼层(三层以下),可先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再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或是把床单、窗帘等接成绳,沿绳索悬垂自救。被困在较高楼层时,要将自己充分暴露在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消防官兵前来救援。

途径之三:逃生尽量向下而不是向上。 由于浓烟烈火向上蔓延的速度很快,人们逃生时要尽量向下跑。发生险情时,要尽可能逃向楼底。虽然向下迎着火区闯也有危险,但相对而言,危险性比向上跑要小得多。

途径之四:在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 如果门锁温度很高或有浓烟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而应退守房间,关闭房内的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塞住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及时报警。

途径之五:利用安全绳、救生袋顺楼梯指示灯逃生。 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设施。对老、弱、病、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互相帮助,共同逃生。楼梯等安全通道都配有应急指示灯作标志。在险情发生时,可循着指示灯逃生。

途径之六:手机、电筒等都可“求救”。 除了拨打手机外,也可以从凉台或临街的窗户向外发出呼救信号。比如: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用打开电筒、应急照明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

途径之七:高层不可盲目跳楼 在得不到及时营救,又身居高层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跳楼。可以用房间内的床单、被子、窗帘等织物,撕成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系在窗台或阳台的构件上滑向楼下,也可利用门窗、阳台、排管等逃生自救。

高层建筑防灾是各国普遍遇到的城市管理难题。不少国家的先进经验值得我国认真学习和借鉴。如在城市规划中就率先考虑“止灾因子”,降低高楼密度,设计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在高楼中设立专门的避难层、配备先进的消防滑梯、自垂救生索、安全绳、袖珍降落伞、高空安全降落网、救生空气袋垫等救生器材。

为防范火灾,美国政府在城市建筑中大力提倡发展不燃性建材,以提高建筑的耐火级别,并使之标准化。同时规定高层建筑内禁止采用可燃性物质进行装修,禁止铺设可燃性化纤地毯,超过30层的规模宏大的公共场所,楼顶必须设置机停机坪。

与美国类似,日本法律也规定建筑物必须有先进的灭火设备,业主必须指定防火管理人,制定灭火、通报、避难训练等防灾计划书,并向消防机关备案,住宅安全被写入日本的建筑法规。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城市超常发展,城区高楼林立,基础设施纵横交错,水、电、煤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密布,各类公共危机陡然积聚。这次事故再一次表明我们城市公共安全的生态十分脆弱,警示我们要从思想上提高对防灾减灾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危机意识。

上一页|1|
/1页